武汉总部经济新名片亮相在即

如果像Suniva和SolarWorld想要的那样,对进口太阳能面板征收关税并限定最低销售价格,保护美国国内生产的话,这将摧毁许多此类工作。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王斯成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这一幕与6年前似曾相识,需谨防国内外市场滑坡带来过度竞争。

武汉总部经济新名片亮相在即

2017年以来,第七批光伏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的录入工作开始开展,而最近的一批则要追溯到2016年9月,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第六批)的通知》。有业内人士表示:原本以为绿证开始之后会大幅改观补贴缺口,尽管没有强制认购,但是事实并没有那么乐观。除了美国,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对于国内光伏在海外的发展同样存在贸易壁垒。面对光伏总装机迅速达到规划最低目标的状况,国家试图通过规划的调整来避免光伏市场空间的大幅缩减。尽管国家能源局在630之后一个月就发布了新的意见,对今后四年的光伏发展做出新的规划,但是接下来国内光伏发展速度放缓将是大概率事件

缺电的问题成为中国台湾这整个夏天的一大讨论议题。泛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力、水力等)仅占6.6%,加计气电共生也不过9.2%,不到一成的比重。供需失衡局面恐将持续虽然多晶硅料大的扩产项目不断涌现,但进展较为缓慢。

据了解,我国现有多晶硅产能大多是在2008年前后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工艺,工艺不够先进、能耗较高。按照惯例,国内多晶硅企业一般都会安排三季度检修。上述人士还对新华网表示。在海关多晶硅料进口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领先的单晶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以使用海外硅料为主,因为高效产品对硅料品质要求较高。

高品质硅料仍然短缺未来的高效技术主要是基于PERC和N型技术,因此对硅料的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某业内人士对新华网表达了如此的担忧。与此同时,目前常规多晶组件价格只有2.8-2.85元/瓦。

武汉总部经济新名片亮相在即

希望整个产业链的企业同心协力,真正形成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的第一优势。且各条产线交替检修,对产能影响很小。相较今年4月份100-105元/公斤的低点,已上涨接近50%。不仅总产量世界第一,成本也极具竞争力。

从短期和微观上看,上下游之间各有利益诉求,这纯属正常,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上下游更多的是共同发展的利益。从品质上看,国产多晶硅品质不如进口多晶硅稳定,无法满足光伏中下游高效产品的需求。尤其是高效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从硅片到电池组件的产能都在快速增长,高品质硅料供给不足的矛盾会愈发突出。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检修对多晶硅的产能影响并不大。

同时高品质硅料方面,在国内无法有效满足的情况下,进口海外硅料是刚需,禁止加工贸易,反而削弱了下游厂商的竞争力。价格疯涨 并非因硅料厂商检修所致多晶硅制造行业基于成本考虑,生产环节需要连续运行,无故不停产,因此固定时间检修。

武汉总部经济新名片亮相在即

另外,纵观目前国内的政策导向和市场自身平价上网的需求,高效化趋势已势不可挡。光伏产业目前所经历的朝向PERC、N型等高效技术的转型,要求大全新能源升级其厂房设备,以进一步去除杂质、改善多晶硅产品的质量。

价格一路攀升 下游压力剧增根据研究机构PVinfolink的价格研究显示,国产硅料价格近期一路攀升。一是,对于拥有先进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多晶硅企业扩产项目,国家和当地政府要大力扶持,鼓励先进技术项目加速上马。二是,我国于2014年8月实施的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措施,国家层面和行业内部也应对其效果进行重新讨论和评估。7月27日,硅料均价128元/公斤;8月2日,均价135元;8月9日均价140元;而且后续仍有攀升势头,目前现货市场价格已触摸150元,达到最近两年的历史新高。光伏上下游唇齿相依 应共同协力发展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副局长刘丹,近期在第十一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做主旨演讲时指出,希望在面对外部的贸易保护措施时,中国光伏产业能够推动行业自律和上下游合作,实现全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面对新华网的采访,给出了如下的建议。

大全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姚功达在2016年全年业绩报告电话会议中表示,这一现象导致了对高纯度半导体级别多晶硅的市场需求增长,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中国制造商能够提供。上下游要多沟通,尽量寻找利益共同点、平衡点,把握最大公约数,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

不同于往年光伏630抢装潮后断崖式下跌的走势,多晶硅料的价格在近期出现了疯狂上涨。不光是国产硅料,进口硅料价格也是同样快速上涨趋势。

仍有相当部分的硅料需要进口满足,根据海关的硅料进出口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多晶硅料接近7万吨,仍是非常巨大的数字。当然,多晶硅企业自身也要苦练内功,除了降本,也要在硅料品质提升方面加强投入,以顺应高效化产品的时代。

我们正见证着产业的转型趋势,对于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组件和太阳能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及产能的不断增加。但应该看到,在包括双反政策的影响下,在业内企业的努力下,我国多晶硅产业早已不再弱不禁风,已成为行业翘楚。且下游硅片扩产也在不断进行,多晶硅产能增长速度低于硅片。相当部分企业可变成本已做到了每公斤10美元的水平,新特能源甚至低于7美元,大全新能源也只有7.4美元,远低于国外多晶硅生产企业。

未来,供需不均衡的局面仍将持续。在与上下游产业的关系中,光伏与多晶硅产业唇齿相依。

我国硅料的自给率为63.5%。品质方面在高效产品上面的应用仍然没有大的突破。

在我国多晶硅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背景下,放开加工贸易,有利于进一步充分竞争,促进多晶硅行业技术进步,并提高中国光伏整体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可以从领先的多晶硅制造商大全新能源近期的公告中发现端倪。

实施此项措施的初衷,是为了营造多晶硅行业公平的竞争环境。根据研究机构energytrend的价格研究显示,7月27日,进口硅料均价15美元/公斤;8月2日,均价16.2美元;8月9日均价18.1美元。虽然近几年领先厂商都经过了冷氢化等技术的改造,但主要是为了降本。因此高效产品,特别是单晶企业,对硅料品质要求较高,基本从海外采购,国内能满足品质要求的硅料产能非常有限。

我国硅料的自给率仍然不到70%。对于本就是低毛利的组件制造环节,对于补贴下调背景下对投资收益有基本要求的电站投资商,多晶硅料价格的一路攀升,给国内光伏下游制造业和终端应用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同时高品质硅料方面,在国内无法有效满足的情况下,进口海外硅料是刚需,禁止加工贸易,反而削弱了下游厂商的竞争力。相较今年4月份100-105元/公斤的低点,已上涨接近50%。

多晶硅供应受制于人,光伏产业也难以保持全球竞争力。从品质上看,国产多晶硅品质不如进口多晶硅稳定,无法满足光伏中下游高效产品的需求。

蜘蛛池搭建飞机@seochaore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